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全国企业信用评价网 >> 信用论坛 >> 浏览文章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变迁

点击:1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推行信用监管……这些信用领域耳熟能详又看似普通的关键词,出现在了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了人们对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新期待。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新华信用通过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您揭秘。

 

  “社会信用体系”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信用体系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这在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钧跃教授说,199911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立项了 “设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课题,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的课题,正是这个课题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描绘了它的设计框架和运行原理。

 

  社会信用体系概念提出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设计框架和运行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明确。

  从2014年开始,“社会信用体系”连续六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信用体系”成为了标准用语。这与20146月国务院出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密切相关,该规划作为社会信用领域首部国家级规划,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统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表述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当前,全社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注程度、接受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有了统一的也是唯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建立并有效地发挥作用,社会化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社会信用体系逐渐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抓手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信用体系所在的“方位”,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信用体系功能和定位的变化。

  2012年以前,社会认知普遍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出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段落中。2013年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现在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部分。

 

  从规范市场秩序,到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再到政府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发挥作用的领域不断扩展。

  近四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稳定出现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段落中。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专家认为,将“社会管理”变为“社会治理”是重大理念转变。而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广泛推进。

  林钧跃教授认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治理工具的最佳选择,从社会信用体系及其特征的角度看,它具备了作为社会治理工具的符合度和诸多优势,以及社会治理措施落地的支撑。历经二十载,社会信用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已经相当成熟,在社会领域的实践经验也有了相当多的积累。社会信用体系拥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基础设施,能适应数字化精确治理的要求。

 

  连续三年强调政府要信守承诺,首提信用监管

  从2013年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到2015年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6年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2017年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8年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9年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推动——加快——完善——加强——健全,措辞的变化,反映了我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深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

  同时,我们注意到,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提及政务诚信,强调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这也充分说明,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务诚信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并明确提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信用监管”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信用监管日渐成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抓手。2018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金钥匙”。要求五年内,要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信用监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加速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吴晶妹教授表示,信用监管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信用作为一种资本已经参与到资源配置过程中,信用管理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用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附: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表述

  2019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2018年: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2017年: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2016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

 

  2015年:

  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

 

  2014年: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2013年: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012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首 页 | 关于我们 | 社会责任 | 诚信宣言 | 机构与人员查询 | 合作申请 | 人才招聘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